找到相关内容18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浅谈学佛的三大心要

    ,不但不肯接受,而说是恶意中伤。反之若甲乙毫无成见,或感情很好,那即使是甲以粗言相待,乙也能甘之如饴的。所以丢开了主见才能信顺真理,这样信心才能清净(这与三慧中的闻慧相应)。第二是信可,或称为解信,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4450252.html
  • 论“大礼议”与朱熹王阳明思想的冲突

    佞,变乱宗庙,离间宫闱,诋毁诏书,中伤善类。望亟出之,为人臣不忠之戒。”(注:《张chōng@③传》,《明史》卷192,第5088)显然,这是无中生有地进行攻击。 当时给事中张汉卿弹劾席书赈荒不法,张...

    张立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2056652.html
  • 试论生活中的佛法

    争是非,要做到不搬弄是非,不挑拨造摇,不无中生有,不恶意中伤他人,破坏团结,不造成他人彼此不和,而遇别人争吵、打斗,应善意地调解,解怨释结。常言道: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”世人有时常为一两句言语而导致...

    谢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4161585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与当代社会道德文明之建设

    要求。不淫,非匹偶,皆不得犯,亦是做人的起码原则。至于不妄言、不绮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,倡导诚恳待人,说实话,做实事,以诚信为本,不中伤别人,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调谐人际关系,达到社会和谐协调所应共同遵守的...

    许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3065218.html
  • 回归善导 德化众生——慧净上人侧记

    即根据经教,将其错处一一指出。事后寄上人过目,上人说:「法义大致无差,只是有几句话好像是在骂人。」我说:「其人知见狭劣,我慢山高,出语立论,多背经旨;又曾多次着文无中生有中伤法门,指名道姓批评上人,...

    净宗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1473378.html
  • 《入行论》讲记(三十二)

    恶语中伤、当面诋毁辱骂,或者通过其他的手段加害,用木棒击、用石头打,在他人面前挖苦讽刺,我发愿不但不会记恨报仇,反而愿他们生生世世具足菩提的殊胜缘分。   佛经中也有这方面的教言,记得无著菩萨...

    著:无著菩萨 译讲:索达吉堪布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1518006863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84)

    加害,从早至晚、不舍昼夜。这五百人于仙人行、住、坐、卧之时,不放弃分分秒秒在仙人面前说不悦耳言词,对其进行恶语中伤。但仙人始终以慈心对待他们,从无生出半点恶心,且只观这些人的功德。 换作是我们...

    无著菩萨[著] 索达吉堪布[译讲]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1844139906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88)

    第八十八节课 此课音频下载地址:http://www.zhibeifw.com/audio0/rpsxl088.mp3 思考题 541、有人说:“别人赞美我的时候,他必然很快乐。我已经发了菩提心,众生快乐我也快乐,所以我喜欢赞叹,主要是随喜别人的快乐。”这种说法你如何驳斥? 542、有了名声赞誉之后,会带来哪些过患? 543、有人对你恶语中伤、造谣诽谤,明明是忍无可忍的...

    无著菩萨[著] 索达吉堪布[译讲]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09142310207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94)

    颂词那样,尽量地安忍,即使众生践踏你的头顶,也要恭恭敬敬地爱护他,即使别人恶语中伤你,或者以棍棒兵器来残害你,你也要欣然接受。当然,对凡夫人来讲,安忍下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,可能旁边还有人讥讽“这个人真没...

    索达吉堪布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09253710484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二规教言论》讲记(6)

    希求,此等亦是无愧者。   有些人虽然受到恶语中伤、诽谤讥毁,但却毫不顾忌,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。这种人并不是安忍心修得好,对诽谤和赞叹没有差别,而是人格太差,别人说什么都无所谓,没有一点志气和德行。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世规|佛规|做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02/10140320499.html